我市的工業管理體制改革工作,自1999年底開始試點以來,按照“邊試點、邊完善、邊總結、邊推進”的工作思路,做了大量工作。到去年底,市政府已經向大多數授權公司下達了正式批復,工業管理體制改革的第一步目標已經完成。我市原有的電子、紡織、建材、汽車等15家市屬工業總公司分別重組改制為7個控股公司和5個集團公司。此次授權涉及國家所有者權益293億元,國家資本金172億元。
此次工業管理體制改革有以下幾個特點:
1、工業管理體制改革原則更加明確。
一是進一步落實了出資者的重大決策權、資產受益權和選擇經營者權的三項權利。二是要剝離授權公司目前所承擔的行政管理職能、行業管理職能和社會管理職能。三是要加強授權公司的資本運作能力,尤其是融資能力,加強對所屬企業財務預算管理,加強對所屬企業的運營監控。四是要增加“三授權”,即資產處置的審批權、土地的使用權和分配制度的決定權。將更有利于控股公司和集團公司轉換機制和盡快發展。
2、加大了資產重組工作力度。
對行業相近,產業關聯度大的6個總公司,分別重組改制為2個控股公司和1個集團公司。
3、基本體現了“四新”的要求。
按照市有關領導的要求,今年進行的工業管理體制改革工作,要體現“四新”,即新名稱、新班子、新體制、新機制。在“新名稱”方面,已經舉行了授權簽字儀式的12個總公司,有5個按照《公司登記管理條例》的規定,在改制后的新名稱中冠以了字號,解決了過去在名稱上存在的壟斷色彩過濃的問題。在“新班子”方面。1999年底進行規范授權簽約的3個授權公司現已完成了董事會、監事會和總經理的主要成員配備工作,2000年進行的9個授權公司新班子成員已基本配齊。在“新體制”方面,授權公司均按照規范授權改制后新公司的職能定位,對原公司內部處室進行了調整,因事設崗,精簡了人員,強化了資本運營和監控職能;在“新機制”方面,12個授權公司正在加緊制定和完善運營、監管機制。
|